中安在線訊 在淮河兩岸,自古流傳著大禹治水三顧家門而不入的動人故事。6月16日晚,由安徽省(蚌埠市)花鼓燈歌舞劇院創排的大型民族舞劇《大禹》,在安徽藝術劇場精彩上演,用舞蹈的藝術形式,立體呈現了波瀾壯闊的治水場景和大禹感人至深的家國情懷。在合肥演出後,該劇創作團隊將奔赴北京,於6月21日在國家大劇院的舞臺上首演。
安徽省蚌埠市禹會村遺址是一處距今約4200年左右的龍山文化晚期的大型祭祀遺址,是禹會諸侯之地。舞劇《大禹》以禹會村遺址考古挖掘的史實為背景,以大禹治水和人物情感為主線,通過祭祀河神、父析子荷、率眾治水、劈山導淮、禹會諸侯等劇情,運用靈動的舞蹈動作、經典的音樂背景、新穎的舞美設計,塑造了為民擔當、無私奉獻、恪盡職守的大禹形象。
震撼人心的治水群舞、活潑歡快的采摘群舞、熱情紅火的送飯群舞、美妙動人的尋夫雙人舞、雄厚壯觀的會盟群舞……該劇追求完美的舞段設計,每個舞段都緊扣主題,並綜合運用多種敘事手法將這些舞段自然流暢地連接起來,把大禹治水的艱辛歷程濃縮再現。
同時,將淮河流域最具代表性的民間舞蹈——花鼓燈融入劇中,在多個舞段中加入花鼓燈動作元素和音樂元素,濃郁的地域風格為歷史題材的舞劇增添了厚重的寫實色彩,也讓觀眾們暫時拋開文化隔閡和歷史長河,如同身臨其境。
該劇自去年9月,在第十一屆安徽省藝術節上首演以來,已演出近60場次,歷經多次打磨,深受廣大觀眾喜愛,也得到業界專家好評。該劇總編劇馮雙白將舞劇《大禹》的主題提煉為八個字:『苟利國家、生死以之』。
總政宣傳部藝術局局長、著名舞蹈家、國家一級編導左青看完這部舞劇後表示:『選題很好,花鼓燈的風格用的很有味道,音樂錄制的大氣磅礡。演員的舞蹈非常有激情,人物塑造很豐滿。這個題材雖然做舞劇有點難度,但人物關系、情感關系、家庭情感關系處理和把握得很好。』 據了解,該劇是國家藝術基金2016年度資助項目、2016年安徽省省級文化強省建設專項資金扶持項目。著名舞蹈演員姜巍、駱文博在劇中分別飾演大禹、女嬌。
在合肥演出後,舞劇《大禹》將於6月21日登上國家大劇院舞臺,首次同北京觀眾見面。在國家大劇院的演出之後,該劇將展開2017-2018年的全國巡演。(記者彭旖旎)
中國安徽在線網站(中安在線)版權所有 未經允許 請勿復制或鏡像
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:皖B2-2008002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:1208228 2009-2010年度全省廣告發布誠信單位